今天,我向大家提供幾個小小的建議,記住它們,下次拍攝剪影時依此而行,應該會有裨益。此外,文中還提供了一些令人驚艷的現實剪影拍攝,我將引領大家探究各自的相機設置秘訣,看看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
·仔細選擇被攝對象
在考慮技術細節和相機設置前,你需要先騰出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一下選擇對象。這會是一個比較棘手的事情,因為要恰如其分地做出選擇,你多少需要點經驗。你會希望對象相對簡單,并且在二維層面上表現出與周圍環境迥然不同的外形。剪影拍攝的自然韻味意味著,你將剝除對象的所有繁枝細節,并使對象與周圍環境混為一體,幾乎體現不出任何景深之感。
期間需要當心的是,對象決不要呆板一塊,亦或讓討厭的建筑或簡單的雕塑物擋住。此外,如果拍攝畫面中有多個人,也要當心。要是剪影重疊部分太多,則會給人混亂不堪、模糊不清之感。拍攝中,應力求各個對象就算從個體對象的角度來看,也是輪廓分明、清晰可見的。
你通常會見到的一個拍攝題材是“親吻剪影”,其中兩個人互擁在一起,親吻對方,但由于他(她)們的臉過度重疊,使得最終的拍攝結果顯得有點詭異。
正如你在上面照片中看到的,盡管圖像整體看起來還不錯,但如果關注剪影中臉部重疊的部分,多少有點混亂不安的意味。要是打算模仿這樣的拍攝,就盡量要“恰逢”親吻前后,臉部還沒有接觸的情況下,從而獲得更好的表現效果。記住,并不只是對人物剪影需要如此,對于攝影作品中有重疊趨勢的任意兩個對象,該原理同樣適用。
·照明
顯而易見,剪影完全是逆光照明的杰作。這背后的基本思路是,你正對著的前景和“對象側面”的亮度,與背景亮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要了解其中的奧妙,你必須學會像相機一樣“思考和看待”事物。
如果你曾無意中拍攝出了一幅剪影,就會知道,相機看到的事物與你看到的事物截然不同。有時,在明亮的逆光條件下,肉眼看到的拍攝對象尚好,但是最終拍攝到的卻是一幅剪影,造成的如此落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相機與人眼的聚光方式存在著天壤之別。
對此,我將在稍后的相機設置部分進行詳細論述,現在我們先了解一下,進行剪影拍攝時,兩種基本類型的照明場景。
照明場景 1:攝影棚
只要你擁有合適的設備,那么在攝影棚里進行剪影拍攝則最易控制。通常而言,你想要將背景設計的非常簡單一致,盡可能與剪影形成強烈反差。所以抓住淺色的單質背景,并將攝影棚燈光打在上面。接下來,將所有這些置于拍攝對象的背后,并與拍攝畫面保持一定距離。
如果除了凸顯對象的輪廓之外,你還想控制照片的色調和表現效果,可以嘗試加入亮色并試試暈映照的表現效果。
另外一個可以嘗試的變化因素是,你希望對象的多少部分成為剪影。部分剪影是選擇對象的具體部分進行拍攝,從而產生一些令人驚嘆的拍攝效果。
照明場景 2:自然環境
在無法掌控的環境中進行剪影拍攝時,可能會存在更多的不可預知性,外界光線條件瞬息萬變,拍攝結果的優劣與你為之調整的程度息息相關。其實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很難做到有效地利用日光進行拍攝。這也解釋了你將看到的90%甚至更多的戶外剪影拍攝,都圍繞在日出或日落時間的原因。從自然的角度來說,這些時候的太陽處于天空運行軌跡的最低點,在這個高度受大氣干擾的程度最大,太陽會被云層遮掩,這樣一來就產生了非常理想、通常色彩也更豐富的背景光。
但正如上面提到的,不同于在攝影棚環境中進行拍攝,太陽在地平線的位置變化會很快影響到實際的光線條件,自然而然地,拍攝時面臨的壓力就要更大一些。如果你正以完全手動模式進行拍攝,就真的要做到“一心二用”,時刻關注光線的變化并不斷進行調整。因此,務必確保對相機的理想設置了如指掌,唯有如此,才能做出相應的增量變化調整,而不用因眼睛離開取景器而費時。但遺憾的是,完美的光線條件如白駒過隙,通常很難抓住這樣的拍攝良機。
如果拍攝時采用太陽作為背景光,那么在作品中需要考慮諸多變量因素:云、建筑物、拍攝對象相對于相機的高度、太陽相對于對象的位置等。分別對每個變量因素進行試驗,從中找出哪些能在作品中帶來您所尋求的效果和基調。上面是一張漂亮的眩光剪影相片,攝影師有意使用鏡頭眩光作為整個圖像的中心點,而將拍攝主體置于三個拍攝對象的最右側。
·相機設置
要玩轉手中的相機設置,拍攝出漂亮的剪影,我們需要掌握一些知識,為使大家獲得直觀的感受,我們將利用Flickr上的“更多屬性”功能,看看某些實際照片是如何拍攝的??纯雌渌麛z影師的實際操作對我們大有裨益,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掌握了“高人”的拍攝技巧,自己拍攝類似相片時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所以應將頻繁使用這樣的屬性功能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