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敢擔當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5月18日,工人俱樂部籌備委員會成員在機車上合影。在黨的領導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終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在持續的13個月里,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其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最具代表性,充分顯示出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力量。新華社發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長汀,瞿秋白唱著《國際歌》《紅軍歌》,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坦然走向刑場。到達刑場后,他盤膝而坐,對劊子手點頭說:“此地甚好?!边@是瞿秋白,這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影像。臉龐上鎮定的微笑,讓這個瞬間成為偉大,化作永恒。新華社發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長汀,瞿秋白唱著《國際歌》《紅軍歌》,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坦然走向刑場。到達刑場后,他盤膝而坐,對劊子手點頭說:“此地甚好?!边@是瞿秋白,這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影像。臉龐上鎮定的微笑,讓這個瞬間成為偉大,化作永恒。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79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初稿作者胡福明在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下圖為:刊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的《光明日報》和修改過的清樣。 1978年,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作為主要作者撰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在全國掀起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新華社發
上圖:1981年,18位在“大包干”契約上按下指印的小崗村村民中的14位在村內茅草屋前合影;下圖:2011年初秋,小崗村在世的12位當年農業“大包干”帶頭人,再次在茅草屋前合影(資料照片)。 1978年冬夜,18位莊稼漢立誓為盟,簽訂“秘密協議”,分戶單干。18枚紅手印共同締造的家庭聯產承包制,如東風、似驚雷,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新華社發
1980年,魯冠球(左三)在車間和干部、技術人員、工人一起檢驗產品。改革開放春水初皺,他帶著6個村民開辦農機廠;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率先提出了“抓質量求生存,靠信譽闖天下”;他以開拓者的膽識,主動與鄉政府簽訂廠長個人風險承包合同,首創浮動工資制。在他的帶領下,萬向集團從一個小作坊發展為第一個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并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這是鄉鎮企業改革發展先行者的擔當。新華社發
1985年,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在工廠大會上動員職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爭第一!”歷史難忘張瑞敏拿起斧頭的那一幕:用戶來信反映海爾冰箱的質量問題,他手起斧落,帶頭砸掉76臺有缺陷的冰箱。30多年創業過程中,他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帶領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長為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集團,創立了全球知名白色家電品牌。新華社發
王永民(坐者)和研究小組的同志一起作編碼輸入調試。上世紀下半葉,全球進入信息化時代,記錄、傳播甚至是分析信息逐漸被“字母鍵盤”取代,但博大精深的漢字與字母輸入方法難以兼容,使我國信息處理嚴重落后于西方國家。為此,王永民創立了“形碼設計三原理及數學模型”和“漢字字根周期表”,并據此發明了“王碼五筆字型”,大幅提高了漢字的錄入速度,成為在世界上占主要地位的漢字輸入法之一,開辟了計算機時代漢字應用的新紀元。新華社記者 王剛法 攝
2008年,從四川武勝農村走出的胡小燕,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走進人民大會堂。她也是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之一??恐鴬^力拼搏和時代機遇,胡小燕實現人生“蝶變”:車間副主任、“十佳外來工”,直至走進大會堂,為農民工兄弟姐妹發聲。新華社記者劉泉龍攝
蔣佳冀登機準備訓練(2014年12月2日攝)??哲姾娇毡硤F34歲的團長蔣佳冀被評為2014年度全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新一代革命軍人”新聞人物,也是空軍首個蟬聯“金頭盔”榮譽的飛行員。從空戰能手到飛行團長,蔣佳冀榮譽光環的背后,是一名中國軍人矢志打贏的不懈追求…… 新華社發(梁杰 攝)
張碩在武漢天河機場向送行的人們揮手告別(2020年3月17日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90后”張碩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并在武鋼二院擔任“紅區”護士。在52天的戰“疫”生涯中,張碩光榮入黨。2020年5月11日,天津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張碩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后,正式回到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開始上班,主要在醫院隔離病房“綠區”負責準備防護物資、協調處理“紅區”護士需求等工作。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在老撾首都萬象北郊的中老鐵路項目部,中國中鐵二局中老鐵路項目經理部一分部工區長徐州(中)和同事探討設備和技術問題(2020年8月5日攝)。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在中老鐵路工地上,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徐州和自己的團隊,用青春鑄就“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用汗水為項目增光。新華社發
2020年4月15日,尹鵬先在查看板栗林嫁接生長情況?!?0后”尹鵬先2018年7月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同年8月,他作為選調生被下派到秦嶺腹地的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工作,先在留侯鎮廟臺子村黨支部副書記崗位上歷練了4個月。2019年1月,他正式擔任起火燒店鎮燒房壩村黨支部書記。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王欣然(前)在實驗室帶領學生開展新型半導體材料研究(2016年5月19日攝)。身為“80后”的王欣然,29歲評上教授、入選首批“青年千人計劃”、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長江學者。2011年,他從美國回國工作。對于原創科研,這位年輕的領軍人有著近乎癡迷的認真和嚴謹?!皣医o了這么好的平臺,沒有理由做不出成績!”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